前几天,跟闺蜜聊天,还聊没三句就开启了“吐槽模式”
孩子越大越难管,每次都要我在后面又吼又叫。
我这边鼻子都气歪了,他还是我行我素,感觉这几年带孩子心累得不行,脸上的雀斑都重了不少…
闺蜜的抱怨,听得我满天大汗,仿佛回到大宝3岁那年,我也是天天都在吼,简直苦不堪言!
但仔细想想,为什么总是吼叫,还不是没真正意识到,吼叫的害处吗?
大吼大叫会让他们大脑受损!
记得《超级育儿师》中有一幕:
5岁男孩赖床,妈妈大骂:“烦死了!天天早上这样!”
孩子准备刷牙,妈妈又急吼:“刷不刷?”
孩子把杯子往地上一扔,妈妈更火了,把爸爸也骂了个狗血淋头。
整个清晨,孩子哭,妈妈吼,听得让人窒息…
下一秒妈妈被邀请到一个回放着她歇斯底里吼叫声的房间。
不到几秒,妈妈彻底奔溃,她蹲下来紧紧捂住耳朵,浑身颤抖。
我想,如果连妈妈都受不了的吼叫,对于小小的孩子而言,又是何等恐怖?
医学研究表明,父母大吼大叫,会导致孩子的智力、情商也会远低于正常水平;
因为怕一不小心就惹怒父母,所以只能时时处于紧张状态,探索心与学习的天性被抑制,这种影响贯穿一生。
不仅如此,长 期生活在“吼叫”下的孩子,还可能引发抑郁、孤僻、焦虑等精神疾病。
小时候学骑车,爸爸在身后嚷嚷,我想集中精力,但脑海全是他的叫吼。
最终,因紧张过度,我整个人从自行车上翻下来,膝盖当场血流不止。
但他却加大嗓门:“破事都学不会!”
那刻我完全听不清爸爸说了什么,只记得他狰狞的面孔、连珠炮地责骂、急躁的情绪,如同刀子一样,让我想死的心都有。
知乎上有个问题:父母吼叫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大吗?评论不少人说出了心声:
“害怕孤单但是又不喜欢跟人交往,叛逆、暴躁。”
“感觉我妈从没把我当人看,好像我是一样,我敏感、讨好别人、抗压能力差。”
“父亲的凶,让我心灵严重受创,将近45岁依旧孤身一人,有抑郁症。”
可以说,父母吼叫对孩子的影响,远比我们想象中大太多!
越吼孩子,他们越没有安全感
而你以为伤害就此于止?并不!
心理学家说:孩子在13岁前,是对父母最依赖的时期,也是培养安全感的阶段。
我们对他大吼,到最后,只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!
少年说13岁的女孩吐槽:“我觉得妈妈生活一定很苦,毕竟她的嘴那么毒。”
有次她考了50分,妈妈立马对她咆哮:
“你真是个人才,怎么考成这个鬼东西?”
“你看我的智商,再看你的,你到底是不是我亲生的?”
说到最后,女儿忍不住大哭: “你的犀利直白,已经对我造成了伤害!”
心理专家曾说:“也许我们并不认为,但恶语确实是一种暴力,会引发精神的痛苦。”
深以为然!父母肆无忌惮地对孩子吼骂,殊不知,孩子深信相信父母每句伤害他们的话,内心伤痕累累。
去年一位考生因高考不理想,被妈妈一顿数落;原本心情沮丧的儿子,听着一声声吼叫,无法承受,冲动跳楼。
武汉14岁男生因玩牌,被妈妈气急败坏甩了两个耳光,接着又掐着脖子大声谩骂;妈妈走后,孩子默立几秒,突然猛地转身,头也不回一跃而下!
是什么让这些年幼的孩子宁愿 匆匆告别世界,也不愿意好好活着?
有网友说:“或许在孩子看来, 做什么都让父母歇斯底里,一定是自己的问题,活着没有希望,只能轻生。”
作为父母,“以爱之名”的吼叫,看似赢了,却永远丢了孩子!
那天和朋友带娃聚餐,2岁的孩子抢着拿勺,结果碗米饭都打翻。
朋友为此气得大叫,打了她一个手心掌。
孩子被吓得满脸通红,一边大哭一边伸着手求抱抱,看得让人生怜。
旁边儿子嘀咕:为什么妈这样对她,还要妈妈抱呢?
我说:跟你一样是“一根筋”就像小鸭子刚出生,只懂得紧紧地跟着妈妈啊!
生活中,你也一定遇到过:你越凶孩子,他越抱着你大腿;你越让他走开,他越是跟着你;你越骂他,他越哭着求你别生气。
诚然,是因为小小的他怕我们不理他、怕我们不再对他温柔。
于是惊恐的孩子为了让父母不生气,只能不停示好,但也因此变得唯唯诺诺,胆小又卑怯。
这样的孩子往往长大后也会变成缺爱人格,在亲密关系中难以拥有自信,常常会沦为受委屈的一方。
不得不说,这样的经历真的太痛了!
好好说话,肯定教育
才是孩子一生的好
网上曾看到一份调查:经常得不到肯定的人,潜能仅能到20%-30%;而一旦得到肯定,潜能会被到50%,如肯定来自于父母,将会被到70%-80%。
09年国内就有学者挑选24个底层家庭的孩子,送往教育资源最好的学府,跟踪他们10年。
结果发现,大部分家长不相信孩子,强行让他们退出项目,最终孩子连大学都没考上。
而其中有两个孩子,因项目原因,父母都把他们看成佼佼者,不为余力地欣赏、帮助他们。
当孩子得知自己资质不错,就真的相信了,遇到困难也永不言弃。
比如男孩徐博,因相信自己是“可塑之才”虽家庭贫困,却从没放弃。
靠着一边打工,一边努力读书,最终考到了澳洲出国读书。
小时候的徐博
另一个女孩李小溪,因家庭原因错失了很多机会,但也没有放弃自己。
她回了老家坚持复读了两年,终于在 21 岁时,考进了一所 211 大学…
李小溪(右)
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,只会让他们自我感觉糟糕、不自信,因此发展也受限。
就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说的:父母如果在眼界、格局上没法帮助孩子,那么请一定要相信孩子、真诚的欣赏孩子,这也是一种超强的养育力量。
所以父母们别再对孩子大吼大叫了,鼓励与肯定才是孩子变优秀的动力!
努力成为不吼不叫的父母
既然大吼大叫没用,那我们该如何教育孩子呢?不妨试试以下方法:
1、好好说话,对孩子的教育效果最好:
曾有人研究声调对教育孩子的影响,结果发现:责备孩子的声音越小,孩子听得就越认真,教育效果也最好。
这是因为高声调,会让人大脑激素水平增高,从而无法冷静思考。
相反,低声调却可以让人保持人理智、情绪平和。
而当孩处于平和状态,也更容易集中地思考,从而减少抵触心理,更有利于沟通。
所以,与其对孩子大吼大叫,最后父母面容憔悴,孩子惊慌失措,不如好好说话,来得更让孩子容易接受些吧!
2、不要让孩子模糊事情的轻重主次
想象下,如果吃饭吼、洗漱吼、写作业也吼… 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要吼,慢慢地,孩子只会无法分辨哪件事情最重要。
因此教育批评孩子,态度上一定要分轻重缓急,不能任由情绪泛滥,否则只会导致孩子对批评极端不敏感。
3、如果吼了孩子,记得及时安抚
心理学上有个词叫“南风效应”意思就是南风能让人解开了大衣,欣然拥抱。
对孩子同样如此,无时无刻在挑刺与大骂,只会让孩子关闭心房。
而只有温柔的态度能让孩子如沐春风,拉近彼此的关系。
所以如果不小心吼了孩子,记得一定要及时跟孩子道歉。
好好说话,是一生最好的!
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:
孩子
《孩子》讲述的是20岁的布鲁诺和18岁的索尼亚,靠索尼亚的津贴和布鲁诺手下的小偷们生活。索尼亚刚刚生下了两人的孩子吉米,而布鲁诺过惯了无忧无虑、自由自在、只关心钱的日子,他该如何做一个父亲呢?这个新生儿的到来比预料的情况要复杂,布鲁诺很难接受父亲这一新的身份。电影《孩子》再度摘取了金棕榈大奖。
[小学] 编辑:小狐03-05
爱孩子,是父母的天性。这份爱中不仅要包含理智与宽容,更要松紧有度,要为孩子在“可以”和“不可以”之间划一条清楚的界限,使他们的行为有章可循。再爱孩子,也不能没有底线,因此,对孩子如下的几种行为,一定要 查看全文>>
[校园] 编辑:小狐03-05
“师弟,明天要开组会了,这次你来汇报文献。”晚上十一点,师兄亲切的问候我。我茫然的打开电脑,看着ppt上乱糟糟的一团分子发呆。明明每个字每个词都认识,可怎么连起来就不理解了,哦不,可能我连这个字的意思 查看全文>>
[校园] 编辑:小狐03-05
报名时间和地点1. 2021年3月6日(周六),温州高教园区学子广场(瓯海区中心南路与中心东路交叉路口往西北约100米)2. 2021年3月18日(上午-,下午-)永嘉县教育局人事教育科(县教育研训大 查看全文>>
[小学] 编辑:小狐12-16
南京有小学曾经开了一场特殊的家长会,让每个孩子都在黑板上写下一句最想对爸妈说的话,有个孩子写道:“爸爸,请你不要对我大叫。”不止是爸爸,演员孙俪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:“录音师都会表扬我,嗓门变大了,有穿 查看全文>>
[热点] 编辑:小狐03-05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静下心来考虑过这几个问题:我可以做什么?什么工作可以保证不失业?什么工作福利待遇好?很多准备考教师资格证的小可爱心中一定早有答案 — 当然是老师啦!2020年,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了 查看全文>>
[校园] 编辑:小狐03-05
每日知识88岁齐白石翻看自己多年前的一幅作品,再与现在作品暗中做比,惊觉现在画功已有所退步。老先生意识到这点立即行动起来,天天练习描红。家人对此十分不解:已经88岁高龄,可以说是功成名就,还用再练习基 查看全文>>